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八方支援共筑同心堤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6月24日凌晨,洪水席卷贵州省榕江县。洪水仅过去四天,新一轮洪峰再次逼近。在短短的几日内,这个因“村超”火遍全国、充满烟火气与活力的小城,遭受重创。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洪水逐渐退去,抢险救援、供应物资、群众送餐……一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战役迅速打响,救援队伍、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及普通群众纷纷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抗击灾害、众志成城守护家园。
人民至上 众志成城的救援合力
多个路段停止运行、商场被淹没、车辆被冲走……在这场特大洪水灾害面前,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民兵、武警等应急力量第一时间奔赴榕江开展救援。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武警贵州省总队千余名官兵紧急驰援榕江,贵州省军区组织2000余名官兵、民兵,动用装备器材5000余台(件)紧急驰援榕江,省交通运输厅调集抢修人员200人、施工设备49台疾驰榕江,消防部门300余名人员就地编组,13支蓝天救援队153人携带专业器械闻令而动……
作为榕江县对口帮扶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一批救援力量菠萝救援队23名队员携7台专业车辆、30套救生装备启程,连续驱车10小时直抵灾区。22名经验丰富的救援骨干组成的第二批救援力量南狮救援队,驾驶5台救援车辆载着两艘橡皮艇及一批应急救援物资接力传递南海救援力量,持续为榕江抗洪救灾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会全力以赴,积极支援榕江,任务不结束决不收队!”南海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创始人王治勇表示。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洪水退却,县城低洼区域覆盖着厚厚的淤泥,水面漂浮着断枝、家具等杂物,各级救援队伍立即投入排涝清淤,全力帮助榕江人民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贵州磷化队、中国安能贵阳基地等4支国家应急救援队出动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到滨江花园居民小区、常驰广场、商场等多个洪涝严重区域开展排涝作业。
6月30日晚,在常驰广场商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贵州磷化队正昼夜不停,采取“人工清障+设备疏导”策略,实行“人员轮换、机器不停”机制,确保设备高效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排水效率,一日之内累计排水达4万立方米。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贵州磷化队队长王红民介绍,除因第二次洪峰过境撤离休整外,他们在作业中分两班轮流值守,自抵达开展工作70多小时。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贵州省国资委紧急调度高速集团、能源集团、建投集团、水投集团、建养集团、磷化集团6家省属国有企业,火速组建起一支300余人的抢险救灾队伍,并调集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在内的126台工程机械设备,星夜兼程赶赴受灾一线,全力投入道路清淤清障攻坚战。
来自毕节、铜仁等地不同单位的电力工作人员在榕江县中心大道集结,携带专业设备,沿着线路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根电杆、任何一段电缆。
黔东南州其他县市迅速响应,纷纷集结力量,携带各类救援装备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榕江、支援榕江。
抢险救援中,各方力量奔赴各自的“战场”:电力抢修队员爬上洪水后的电线杆,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防疫人员背着消杀桶,沿洪水印记喷洒药雾;医务人员忙碌在诊室内外,为因灾受伤群众患处进行消毒包扎;消防队员在齐腰深的浑浊积水中徒手清理杂物……
八方汇聚 大爱托举的温暖力量
在榕江,不仅是专业救援力量,八方汇聚的画面同样令人动容。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退役军人阿里木江·哈力克曾在贵州生活十几年,得知榕江遭遇洪水,他带着20万元资金,跨越4000公里驰援榕江。抵达次日,他便购买4头牛并连夜屠宰,将新鲜牛肉送到榕江县忠诚物资补给站,并在后勤伙食保障点为受灾群众及救援队伍准备餐食。两天内,他共购置了11头牛,价值超10万元,又向榕江灾区捐赠10万元。“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榕江有困难,我应该来帮忙。”阿里木江·哈力克说。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河南“漂流哥”赵占胜连夜奔赴榕江,现场架起大锅,为受灾群众和志愿者制作河南烩面。他说:“1500公里,带了6000份。哪个村庄或者乡镇需要的话,我直接过去。”在现场,不少吃过赵占胜做的烩面的救援人员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特别好吃”。
湖南郴州的何华帅和父亲连夜开车拖着两台挖机千里支援榕江,一天清淤近10小时;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带着价值2000万元的物资紧急奔赴灾区;贵州籍奥运冠军龙道一彻夜参与家乡洪灾救援;参加完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典礼后的榕江县学生林进标,从新闻中看到家乡遭遇洪灾后,马不停蹄赶回榕江加入志愿者队伍,与父亲一道上演了“抗洪父子兵”的动人场景……
“榕江加油!”“榕江,我们来了!”
江苏企业家驱车千里运送现烤面包、方便面、八宝粥,一句“只要需要,随时支援!”穿透风雨;湄潭县志愿者协会通宵筹集9640瓶矿泉水、3500份面包,5小时疾驰送达……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一笔笔支援重建的善款,一台台奔赴灾区的车辆,一箱箱爱心捐赠的物资,助力榕江灾后重建按下“加速键”。
在榕江县城最大的一个物资集中接收点——榕江职业中学。现场可以看到,从八方汇聚而来的大量物资正在进行卸载。24日以来,每天都有150多名志愿者在此忙碌搬运。
目前,榕江县除了有两个大型集中集散点以外,还根据片区人口设立了20个临时物资领取点,实现网格化覆盖……
社会各界的各种物资,不仅仅是一个个物质的援助,更成为激励榕江人民的精神支撑。
后方战场 “大后方”里的“大团结”
而在村寨里,合约食堂摇身一变,成了“前线补给站”,当地群众也在用温暖回应着温暖。
黎明时分,忠诚镇后勤保障点的厨房内已热气蒸腾,一场温暖的“送餐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案板上,茄子、黄瓜、豆角等新鲜蔬菜码放整齐;灶台上,白粥翻滚、馒头飘香,氤氲香气混着晨雾飘散开来,一份份饱含牵挂的餐食,即将送往抢险救灾点与受灾群众安置点。
走进这个由忠诚镇村民自发组织,搭建起来的临时食堂,300多名自愿帮厨的群众,流水化作业,忙碌而有序。
围着灶台连续干了6天的吴开福说自己每天晚上膀子都抬不起来,63岁的他还是坚持每天按时到岗。63岁的村民王阿婆挥舞着菜刀,熟练地切着丝,蓝布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从6月25日起,忠诚镇党委政府联动设置的3个后勤伙食保障点,数百名忠诚镇居民、安置点群众自发赶来帮厨,每天为一线救援人员配送一日三餐盒饭近1万份。
古州镇的月寨村和口寨村,乡亲们全家出动,有的采摘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有的搬运物资、搭建灶台,有的清洗食材、炒制食材……正是这种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力量,成为灾后重建的“大后方”。
“洪水无情人有情,我们虽然不能上一线,但也要尽一份力。”月寨村村民张爱珍说。
社会各界驰援榕江抗洪救灾。
泥泞中,一筐筐还带着泥土清香的蔬菜,一盒盒热气腾腾的盒饭,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爱心堤坝”。
“多吃点,有力气救人。”“自己少吃一点,也要让受灾的乡亲们吃饱……”这些朴素的话语,是互帮互助精神的自然流露。
“大后方”展现“大团结”。榕江县内,没有受洪水影响的村寨自发组织起来,近期,围绕榕江县城这个灾后重建中心,来自忠诚镇、崇义乡、栽麻镇、朗洞镇、寨蒿镇等乡镇的超2.5万份盒饭,每天源源不断地运送进来。
同时,村民们开着自家的三轮车、皮卡车,甚至骑着摩托车,满载着食物的车辆,源源不断地驶向受灾地区。有些村民徒步翻山越岭,背着沉甸甸的粮食和饮用水,只为给受灾群众送去一份温暖。
水退人未散,风雨终有晴。这场与洪水的较量,见证了中国式救援的速度,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当淤泥被一锹锹铲除,当街道重现往日的喧嚣,那曾在“村超”球场上空闪耀的烟火,终将再次照亮榕江的夜空。(文/冯哲 图片由榕江融媒提供)
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