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杜惠芳光荣在党80年。80年前入党时的情景,94岁的杜惠芳记忆犹新。
1945年2月,杜惠芳刚刚14岁,在区妇联主任许燕梅和老师王凯的介绍下,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要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杜惠芳动情地说,“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权利。共产主义事业是为人民办事的,为人民服务的。当时的信仰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始终不忘。”
杜惠芳是河北省唐县台下村人,1938年唐县被日寇占领成为敌占区。为了反抗侵略,当地在1939年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政权和各种抗日组织。上小学的杜惠芳参加了儿童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给儿童团团员规定了严格的保密纪律:敌人“扫荡”时不暴露干部和八路军,不暴露地洞和粮食。小惠芳将这些纪律牢牢记在心里。一边上学,一边搞宣传;一边送信,一边站岗。就这样,小惠芳长大了。
王凯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对杜惠芳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他向孩子们宣讲革命理论,讲什么是法西斯,讲日寇在我国实施的“三光”政策,讲侵略者残酷杀害人民的血淋淋的事实。仅1942年至1943年,台下村就有50户房屋被烧毁,6名干部被杀害,一名青年被抓去当劳工,惨死在日本。“我痛恨日本鬼子,热爱八路军。”这样的思想在杜惠芳的心中深深扎根。
杜惠芳至今仍记得老师讲过的两个故事。
有个八路军小战士在前线打仗受了重伤,在他弥留之际,战友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想见见毛主席。当毛主席知道此事后,就和另一位中央领导奔走几十里路来看这个小战士。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为老百姓打日本鬼子,人民感谢你!小战士眼含热泪,面带微笑地慢慢闭上了眼睛。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冀西。有个叫宝儿的6岁小男孩,妈妈给他买了一条裤子,宝儿因为这是日本货而拒绝穿,将裤子甩在地上。
两个小故事让杜惠芳深受触动。作为儿童团的指导员,杜惠芳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宣传队,宣传抗日爱国,抵制日货,拥军优属,还入户动员群众积极交纳公粮。唐县处于敌占区,不能集体运送,只能一家一户地暗送。1943年的春天,杜惠芳家里还有30斤小米未交上,因为生活困难,家里只剩这点儿小米了,父亲想暂缓不交。杜惠芳说:“爹,这公粮一定要交,八路军战士在前方打鬼子,不能叫他们饿肚子。”当夜,父亲扛上30斤小米,跟着村里的年轻人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躲过敌人的枪弹,将小米送到八路军驻地。这年春天,杜惠芳家以白薯干、树叶和着一点点高粱面维持到麦收。
杜惠芳和小伙伴们配合游击小队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特别注意监视汉奸,还为区县干部传送信件。送信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有时要将信缝在棉衣里,穿过敌人的封锁沟才能完成任务。在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杜惠芳参加村里的党支部活动。“白天在地里干活时,有同志拽我一下,就表示当晚有活动。当时,我们的活动就靠‘拽一下’来通知、联络的。”杜惠芳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杜惠芳和乡亲们那个高兴呀,大家高呼“日本投降了!我们解放了!法西斯完蛋了!人民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1945年9月,边区政府在唐县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搭台演剧。首长们讲话宣传党的政策,杜惠芳等学生也参加了庆祝活动。女生穿着新衣服,戴着花发卡,打着锣鼓扭着秧歌,唱着《唐县解放了》这首新歌奔向会场。
记者上门采访那天,杜惠芳特意换上了一件红色的外衣,配上金灿灿的纪念章。时隔80载,老人又动情地唱起那首《唐县解放了》,歌词竟然一字不落全部记得:“听说是唐县城解呀解放了,家家户户真呀么真高兴,欢迎咱们的八路军胜利把城进,拥护民主政府来呀来领导,来呀来领导……”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陈嘉堃,金瑶
顺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